近日,一場場生動而又充滿活力的班組研討會在神南學院展開,我懷著一種求學的目的去交流,他們有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年齡,并從不同角度認真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驗,讓我受匪淺。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體會。
班組研討會是體現班組凝聚力的表現,是執行力的根基。首先我們進入課堂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們這個小組的24個人分成了兩個小組,看似這個分組一下子把大家的距離拉近了更多,彼此之間感受到的是親切和自然。然后讓大家對研討的命題進行自由討論,這個環節善于表現的人顯得格外積極,滔滔不絕。但總有一些人他們是不善于表達的,這個時候研討老師換了一種方法,給每人一次上臺的機會介紹一下自己并講一講關于研討命題的看法,講到自己工作、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講的也還是蠻好的。所以并不是不善于表達的人不會表達,只是不善于表達的人沒有得到一次表現的機會,沒有突破自己,沒有得到彼此的尊重。每個人都是這個團體的一份子缺一不可的。所以班組研討是拉近彼此之間相互了解的一個平臺,是班長掌控員工思想動態的一種路徑,是來達到解決矛盾,提高班組凝聚力、執行力的最終目的。
班組研討會是體現班組管理創新的一種形式。讓我記得研討課印象最深的一個環節中,有位學員提到“現在的班組管理很難,新老員工在技術上、能力上相差甚遠,老員工又不善于學,新員工來了不知道學什么,管的嚴了新員工就不干了,管的松了這個班就不成樣子了”。我認為現在的班組管理不能像以前那樣簡單粗暴的管理了,管理已經到了白熱化,難啃的就剩骨頭了。一個班組雖然班長是關鍵,班長是安全生產的帶頭人、責任者,是橋梁、是命令的最終執行者,但班組長除了在能力上、業務上比別人強,還要在思想上格局比其他人大,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創新。因為每個人對待問題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他們在班組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所以必須拿出一個多元化的管理思路做到“染缸”效應,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工作上多一份熱情,多一份耐心,生活上多一份關懷,多一份親情,這樣干起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這段時間我真正的學到了很多,學到了不一樣的創新思想,他們身上優秀的榜樣讓我終身受益。培訓結束后,我一定會把研討中的這種精神和新思想帶回我的單位,并靈活的運用到我的日常班組管理中,把我這段學習的故事分享給我身邊的每一位同事。(天元公司 習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