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地方政府和相關集團公司對工程建設項目領域的采購合規性越來越重視,并通過督促檢查、巡視巡察等方式,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公平、公正、公開必然是采購行業的大趨勢,招標采購由于有專業的招標代理機構組織,開評程序問題不多,而企業自主采購存在制度不規范、主觀項評審不客觀、客觀項評審主觀化等諸多亂象。
一、自主采購采購名稱不規范,設置審計陷井
企業自主采購經常采用內部招標、邀請招標、議標等詞語描述,在現行國家法律和行業規范中,這些都是進入歷史的名詞。自2020年起,中國招標投標協會、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等相繼就未達到招標條件的企業自主采購推出行業規范,對常用的談判采購、詢比采購、競價采購等方式進行精確的定義,并對其實施過程進行規范性的引導。
準確的用語不容易產生歧義,避免在審計工作出現不必要的麻煩。若使用內部招標、邀請招標、議標、評標這種不規范的用語,審計人員自然按照招標投標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工作。自主采購對應的是評審非評標,二種招標方式都是一輪次的報價,而企業自主采購往往二輪次以上的報價,采購單位自然就掉進自我設置的“陷井”中。《招標投標法》和《招標投標實施條例》僅適用于招標投標活動,企業自主采購活動不在其適用范圍之內。
二、自主采購評審亂象諸多,踩“紅線”、闖“雷區”
企業相關人員對法律法律、行業規范不熟悉,自主采購評審過程亂象諸多,存在諸多違反采購基本原則的問題。
1.響應采購的供應商自我介紹采購響應文件竟然是評審過程的環節。無論是招標采購還是自主采購,都是評標專家或評審專家對其投標文件或響應文件的評審,而非對其投標人或參與人的評審。澄清或說明都是由評標專家或評審專家發起的,投標人或參與人被動地進行相關解釋。評標專家或評審專家不應接受主動的澄清或說明。
2.主觀項評審不客觀、客觀項評審主觀化。自主采購活動的某一主觀項不是差異過大就是雷同,主觀項評審確實是評審專家主觀認知的差異,差異較大和雷同確實少見。某些單位在業績數量的客觀評審項,五個評審專家出現3個不同的分數,讓人瞠目結舌。甚至某些參與人完全不響應的評審項,多個評審專家竟然給出分數。
3.只有評審辦法沒有評審標準,或評審標準沒有評審指標。企業自主采購出于人員不足或懶惰心理,往往會寫個評審辦法應付或寫個無指標的評審標準,評審過程質量可想而知。甚至寫個綜合評審法,用會議紀要代替量化評審。
三、關于規范企業自主采購的若干思考
采購環節僅僅是合同簽訂、合同履行的前置,法律糾紛往往是出現在合同履行階段,很多人認為是合同簽訂時出了問題。其實不然,采購環節往往是埋藏了法律糾紛原因,合同履行階段往往是把隱形問題暴漏出來,法律風控建設和合同糾紛管理應從采購源頭環節管控,逐步規范現行的采購現狀。
1.招標采購制度和企業自主采購制度分離
無論是法律還是制度都是有適用范圍的,招標采購和企業自主采購適用的法律法規是不同的,招標采購必須履行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企業自主采購可參考行業團體標準自我完善。分離有利于理清招標采購和自主采購的工作界面,避免出現被審計時諸多不必要的麻煩。
2.參考行業團體標準完善企業自主采購制度
順應國家對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規范化管理的大趨勢,參考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和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出臺的行業標準,對企業自主采購制度進行完善,準確描述采購形式及適用范圍、采購實施程序、采購評審程序等,規范現有的采購全過程。
3.建立評審質量管控措施
企業自主采購的評審專家往往都是技術人員,對采購的基本原則、常用邏輯不了解,造成諸多不客觀、不公平、不公正的事實,極易發生參與人異議和投訴,評審過程的問題往往成為其卡脖子、不硬氣的關鍵。自主采購組織部門可用office辦公軟件制定評分偏離預警表單,通過office辦公軟件的柱形圖等分析匯總項目評分偏離度、評分偏離度警示以及按評審指標的評分偏離度,為專家評分評估提供有益的依據,避免專家由于失誤、人為因素的偏向性,出現評審結果的明顯偏離,保證專家評分的客觀、公正、公平。(法律與風險防控部 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