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無人機智能巡檢,解決煤氣管網巡檢效率低、響應不夠及時等難點問題;研制去除原料油中喹啉不溶物和灰分的過濾裝置,使原料油的性質滿足生產針狀焦要求……近年來,多個群眾性創新成果在公司轉化應用,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提質增效貢獻蓬勃的創新力量。
打造群眾性創新孵化器
2023年以來,為更好發揮廣大職工在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主力軍作用,公司緊貼企業技術創新和發展所需,加速壯大群眾性創新力量。通過不斷完善職工創新組織協同、創新能力形成、創新服務保障,構建群眾參與度高、創效氛圍濃厚的創新工作體系。
公司工會、生產、規劃等多個部門聯合搭建起職工創新平臺,以“部門聯動”協同發力,將“三新三小”、勞模(工匠)工作室、全員創新創效等多種創新形式有機融合,形成創新合力。不僅讓職工創新有助力,也確保了優質創新成果能夠及時落地轉化,極大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創新意識。
公司持續“固巢養鳳”,群眾性創新活動普遍開展,產生了一批在全省具有標桿效應的創新工作成果。在2024年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活動中,公司11項作品獲獎,群眾性創新工作走在了前列。
加速創新成果落地應用
“我們多措并舉推動‘群眾性創新工作’走深走實,以破解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辛文輝表示。“公司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小改小革,尤其是生產一線人員。引導他們立足崗位,發現并創新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切實為企業創新創效。”
立足打造新時代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公司致力于不斷搭建各類職工創新評比、展示的舞臺,挖掘并推動了一批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據統計,自2023年以來,公司累計開展“三新三小”課題95項,涉及安全環保、生產運行、設備管理等多個領域,累計實現降本增效9100余萬元。
與此同時,聚焦重點項目、重點領域生產難題,勞模(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技術攻關、難題破解、瓶頸突破等方面不斷發揮引領作用。今年以來,公司4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共開展技術革新7項,實施難點攻關、技改技措20項,累計獲得專利53項。
激勵全員走上創新舞臺
圍繞以群眾性創新推進企業提質增效這條主線,公司不斷激發員工的創新創效熱情,小發明、小改革、小創新不斷涌現,孕育出了一批拿得出、打得響、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優秀成果,有力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
2023年以來,圍繞技術改造、工藝升級、設備更新等方式,完成了煤氣管網智能巡檢系統技術研究、循環水泵新技術應用等8項科研創新工作,實現創效約350萬元。
“創新不是一種高大上的行為,只要在工作中真發現問題、真解決問題,每個人都能立足崗位,將想法轉化為行動,將成果轉化為效益。”陜西省“三新三小”二等獎獲得者劉振軍表示。
在經營管理實際中,公司廣泛開展“人人都是創效者,崗位就是利潤源”“五小”創新、“三小一練”活動。今年以來,共征集職工創新創效項目128項,獎勵資金10.82萬元。除此之外,為探尋新的發展路徑,集思廣益,在現有產業上下功夫,在新產品、新工藝上找出路,積極開展“金點子”征集工作,累計征集“金點子”87條。
科技創新是攀登“打贏扭虧增盈攻堅戰”主峰的必由之路,通過群眾性創新活動的持續開展,公司的“創新、創效意識”不斷增強。下一步,公司將在深入構建企業創新生態鏈中,將群眾性創新工作常態化、體系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劉彩軍 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