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線巡檢是什么樣子?”“很可能會是機器人智能巡檢,操作人員戴著VR眼鏡在中控室就能實現對現場的操作調節。”
這是一名安全專干對神木煤化工富油公司智能化、信息化廠區建設的設想。顯然,隨著全球首套50萬噸/年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制環烷基油示范項目安穩運行滿一年,這個頗為大膽且超前的想法很快就能付諸于實踐,因為在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富油公司從未停止探索“新途徑”的腳步。
勾勒信息化藍圖
早在富油公司“十四五”規劃報告中就強調,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以服務生產、提質增效為出發點,切實解決生產、經營、管理上迫在眉睫的問題,為該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富油公司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中,清晰地描繪出未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藍圖——通過信息技術應用,以基礎+平臺的方式實現環境泛在感知、生產過程智能控制、業務協同共享、數據互聯創新四個方面的數字化賦能,促進該公司精細管理能力、生產運營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終完成智慧工廠建設,實現業務數字化轉型。
信息化建設展望
“信息化建設最終要實現共通、共享、共用。”生產指揮中心調度人員介紹。
富油公司二期廠區占地面積800多畝,裝置規模龐大,加之塔罐林立、工藝復雜,這些都是員工日常巡檢可能存在的盲點。一旦員工因一時疏忽誤操作,造成跑冒滴漏,后果不堪設想。巡檢高效化,這將是信息化建設給該公司安全生產帶來的紅利。
未來的程序化、模塊化的信息技術,則能避免此現象的發生。現場通過高清的視頻監控及數據技術解析,將信息傳到操作室,操作人員便能及時進行處置,甚至能通過現場安裝的帶有透視功能的熱成像技術,第一時間發現現場哪個部位發生輕微的氣體泄漏……
信息化建設不僅讓員工巡檢高效化,且實現了生產安全化。
當然,這一切的基礎則是源于大量信息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尤其是新建裝置在施工建設初期就要實現原始數據的上傳記錄,甚至螺栓法蘭的預緊力矩的數字信息都列在其中。依據這些數據信息,操作人員能給出法蘭螺栓是否松動、裝置運行周期能否延長等準確的判斷。
信息化帶來的暢想雖僅露出冰山一角,卻足以讓人翹首期盼。
信息化發展“紅利”
事實上,在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富油人從未停步。富油公司50萬噸/年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制環烷基油示范項目運行一年以來,該公司以安全生產、節能環保、降本增效等業務需求為驅動,先后在信息系統建設、基礎設施、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研發、建設及應用,并推出了一系列新項目。
尤其是該公司企業微信綜合辦公平臺,經過近兩年的持續完善,大部分經營業務實現電子化辦公,線下業務線上管理,以前“紙來紙去”的現象大大減少。
在富油公司的共享平臺上,只需通過輕點鼠標,便能輕松完成財務報銷、項目申批、物資采購、活動經費申批等諸多項目。信息化辦公實實在在地為基層減了負,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走科技強企之路,用創新驅動發展。“十四五”期間,富油公司將圍繞“智慧工廠”,抓住此次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窗口期和機遇期,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開辟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白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