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仲春,裝置大修結束后的第一周,電化公司的“基層骨干”們又聚會了。
3月25日上午,該公司CTPM精益管理07期現場培訓總結會在應急培訓室舉行,當天下午“師帶徒”工作總結暨簽約會在培訓教室開展。
這樣的培訓班在電化公司已不新鮮。 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電化公司陸續開展各類培訓50余次。針對不同層級和不同工種組織了“管理沙龍”,“每月共度一本書”,“六力班組”“CTPM-設備精益管理”,電氣、儀表、檢化驗等不同門類的培訓。除了一線操作人員、技術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外,該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也參與到培訓當中,做起了講師和學生。
改革發展關鍵年,各級各部門都安排了很多工作,讓大家從辦公室、值班室匆匆趕往春天里的培訓班,究竟有何深意?電化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語道破:“企業要持續盈利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好人的問題,既要提高一線人員素養和技能,更要提升領導干部水平和能力,這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能走多遠。”
春天里的培訓班,是奮進的神木電化。
是培訓,也是檢驗
2022年,電化公司聚焦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項,以解決生產現場難題、提升工作效率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在員工內部選拔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內訓師”,通過備課、授課提高專業存儲,組建一支能干會講的人才隊伍;通過與周邊高等院校、同行業互換講課,拓展專業技術交流平臺,實現公司“成熟經驗普及化”“有效方法應用化”。
內訓師講小課,在該公司已經成為一項制度。是制度,就免不了有形式上的要求。備課授課、考評測試、考核激勵缺一不可。定期評定內訓師等級,根據等級、講課課時進行月度激勵,每年評選優秀講師,并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對培訓成效突出的班組和個人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既檢驗“內訓師”的授課水平,也檢驗參訓者的學習成效。
是交流,也是答卷
為了不影響日常工作,“讀書分享會”“管理沙龍”以及各專業理論基礎課一般安排在周末和晚上。所以很多人也把培訓稱為“補習班”。每月一期的“管理沙龍”,不僅邀請專家教授、行業優秀講課,更有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講課、互動講發言;“讀書分享會”從表面上看只是一次座談會;生產基礎課也遠不止是講授工藝流程的課程,對參訓的管理層來說,每一次都是不同尋常的“考試”。
有時候自己是場上的“考生”,學得怎樣,都來講講看;有時候又是場下的“觀眾”:他們學的是哪些?我領悟得好不好?讀同樣的書,為什么他領悟到了這些方面,我卻沒有?說白了,對于“學員”們來說,這就是一場場“較勁”。談心得,談體會,談不足。對“學員”們來說,幾分鐘的發言,機會難得,時間緊迫。而要求也就是一個——說真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前提,每一次交流分享,總有妙語連珠,往往能引發多數學員的共鳴。有中層管理人員吃飯的時候還在飯桌上交流:“上一期管理沙龍你分享的真是太對了,我前幾天還跟我們部門的人講過同樣的話!”當然,也只有這些管理者自己知道,這些共鳴都是從實踐中來的心得——只有干得漂亮,才能贏得認可。
是輸入,也是輸出
學進去、講出來,是為了干的精彩。“生產分廠要發揮好培訓主體作用,培養檢維修人員的業務技能,提高檢修質量,減少外委,同時也要培養一批優秀的技術人員,提高全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公司的一把手在工作例會上反復強調。生產系統在利用員工休息時間組織理論培訓的同時,更將培訓搬到了一線。3月上旬機組大修期間,在重要設備拆裝、檢修、校驗現場,不僅相關專業人員全程觀摩學習,更有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跟蹤講解。大修結束后不久遇到機泵檢修,熱電分廠負責人在檢修現場會上說了這樣一番話“以往這樣的機泵咱們都是外送檢修,這段時間咱們看了這么多學了這么多,有沒有信心自主檢修?”“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能了。”會場上應和聲一片。
管理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該公司要求各級管理人員既要在悟原理上下功夫,潛心研讀原著原文、咀嚼原汁原味、領悟原義原理,更要在“學”“干”“謀”“嚴”“長”上下功夫,做到學而思、學而信、學而行。不論是“管理沙龍”還是“讀書分享會”,“落實”都是出鏡率最高的詞匯。電化人深知如果沒有落實,就會變成紙上功夫、花架子,這自然是管理者首要避免的,學得好,干得要更好。
如今神木電化的發展正面臨著新挑戰,需要更大的勇力去闖、創、干。
這力量從哪來?
從學習中來,到實踐中去。(馮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