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應急局眼中的“差等生”到如今的“優等生”“尖子生”,神木煤化工電化公司不僅生產裝置安全平穩,安全管控有力高效,企業的應急能力還得到了大幅提升。隨著城市建設步伐持續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任務越來越緊迫,電化公司結合生產特點和企業現狀,積極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實現了從“不知所措”“做不到”“不及時”的“三不”到“有人”“有裝備”“有能力”的“三有”跨越,走出了一條企業應急管理新路子。
建立組織機構從無到有 裝配齊全
作為在城市規劃范圍內的危化品生產企業,如何提高自身的應急救援能力,保障企業和地方的安全?針對這個問題電化公司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2021年該公司以火災防控為基礎,不斷加強消防基礎建設,招聘多名消防工程師和專業消防操作員,建立一支由8名退役軍人組成的專職應急消防隊,投入696.53萬元,改造應急消防樓一座,建立消氣防站,配置30t干粉泡沫聯用應急消防車一輛。對照《危險化學品單位應急救援物資配備要求》,配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12套、緊急逃生呼吸器75套、柴油發電機2臺。更換生產現場消防水帶350條,更換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牌800個,新增消防電話36部,改造地下消火栓28個,對電子間、蓄電池室等重點裝置實施了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改造,設立了24小時值守的消防主中控室,并增設了工廠指令系統一套。一系列重磅組合拳打下去,該公司的應急救援真正實現了從“無”到“有”,有了質的飛躍。
改造基礎設施裝配精良 智能升級
“進不去”“到不了”“不及時”是廠區應急救援的主要問題。由于建廠規劃時更多的是考慮生產便捷,忽略了應急救援,廠區道路,就連廠前區到生產核心區域道路都有多處拐彎,消防車行駛緩慢,一旦發生險情,應急救援力量難以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這是一條生命線,必須打通”。該公司重新布局了地下管網、電纜橋架,移除了攔路建筑設施,在廠前區、和兩個生產區域之間修建了一條筆直的大道,消防車從車庫到電石車間的耗時由原來的8分鐘縮減到4分鐘以內。為了徹底解決同類問題,隨后該公司又重新規劃布局了磅房,將原來的人工計量通道改造為無人值守磅秤,減少廠區及外圍道路的排隊拉運車輛,確保道路暢通無阻;對電石冷卻車間等重點區域進行了整合布局,修建消防應急車道、消防車轉彎掉頭區等;改造應急指揮車一輛;建立生產調度應急指揮中心,實時全覆蓋監控全廠各區域情況,實現安全生產統一調度、應急救援第一時間響應。
2021年6月陜西省消防總隊來電化公司檢查,充分肯定了該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
整合拓展職能地企聯動 社會認可
該公司的應急救援隊成立之初被稱為消防隊。隨著裝配的不斷完善,消防隊的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拓展。“剛成立消防隊時,我們的主業是滅火,日常訓練也是圍繞消防器材使用和消防救援開展的。2021年下半年,我們開始進行抗洪搶險、人員疏散、重大危險源突發事故等演練,并向全廠職工開展應急救援器材使用、應急自救培訓。消防隊也改名為應急救援隊,應急職責進一步拓展。”談到從消防隊到應急救援隊的轉變,應急救援隊隊長劉宇峰覺得“責任更重了”。
2021年4月12日下午,廠外西側公路邊坡上起火,濃煙四起,火勢兇猛,電化公司迅速組織滅火救援,并與隨后趕來的消防部門一起奮力撲救,很快控制了火情。2022年2月1日17時58分,正值新春佳節,電化公司接到求助電話,隔壁村莊居民區內的一處木材堆垛起火,現場濃煙滾滾,火勢較大。應急救援隊立即組織人員穿戴好應急裝備,于18時05分駕駛消防車到達現場,與神木市濱河新區消防大隊展開應急處置,安排人員對周圍群眾進行疏散,控制火情。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處置,火勢被成功控制,現場無人員傷亡。“我們村離濱河新區和神木城區都還有一段距離,最怕萬一路上有耽誤救援不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現在隔壁企業就有裝配齊全的消防應急隊伍,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又多了一重保障”滅火現場一位村干部這樣說。(王峰馮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