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關中朋友到我家做客,當母親把一盤顏色青黑、狀如丸子的食物端上桌時,好客的父親操著一口濃厚的陜北話說:“這個是‘赫愣愣’你嘗一哈”。“石嘛?”朋友促狹地學著陜北話問,一說一問間,我們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這個到底是什么?”她改回自己口音,認真地問到。因為一個外地人實在看不出來這是什么做的,也完全不理解父親之前說的“赫愣愣”是“石嘛”。
我認真的給她介紹,在陜北的黃土地上,黑愣愣是以土豆為主材的一種特別小吃。而且我們愛把吃黑愣愣叫做“吃稀罕”,不是它的食材稀罕,而是制作過程比較“稀罕”。聽到這父親也操起了不大流利的普通話給朋友說,黑愣愣也叫“洋芋饃饃”、“洋芋沫沫”,制作它可是個考驗人耐心和技術的活兒,需要用專門的抿節床把去皮洗干凈的洋芋磨成細絨絨,也就是糊狀。然后把土豆糊放到清水里浸泡過濾,用紗布分離出來,再把分離出來的水靜置一會兒,等水沉淀成淀粉,也是大家常說的芡,再將淀粉倒入土豆泥中,如果時間不允許,可以直間加入家中原有的土豆淀粉。根據個人喜好、口味,加入提前準備好的蔥花、調料、肉沫等輔料。最后加入面粉,攪拌均勻,用手搓成圓溜溜的丸子,放進蒸鍋即可。而且切記,加入面粉的量一定要適中,過多的話,土豆糊糊就稠了,蒸出的黑愣愣就會硬而沒有嚼勁。
父親說做黑愣愣看似簡單,實際很費工。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動絞肉機代替了人工抿夾床子,它可以快速地將土豆磨成糊狀。但我們一家人都不喜歡吃用絞肉機粉碎土豆做成的黑愣愣,他說這樣做成的黑愣愣吃不出以前的味道。
確實,這其貌不揚的黑愣愣包裹上酸辣的醋蒜汁、酸甜的柿子汁,那滋味真是豐富,既是一道菜,又是一道飯......把朋友愛的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大家吃著說著,一大盤“黑愣愣”很快光盤了,而這位朋友還有點意猶未盡,緊接著喝光了母親遞上的一大碗稠稠的“韜黍飯”。把父親高興的直說:“好啊好啊,還怕你吃不慣呢!”
在過去的艱苦歲月里,據說黑愣愣是我們陜北人家餐桌上的常客。它用最廉價的食材,填飽了我們先人的肚子,給予了他們勞作的力量。農忙時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黑愣愣,喝著米湯,簡單卻滿足。那時候,黑愣愣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對生活的堅守與希望。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各種美食琳瑯滿目。但黑愣愣在我們陜北人的心中,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我們每一位陜北兒女心中家鄉的味道,無論走多遠,只要想起那黑愣愣的口感和香味,心中便涌起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富油公司 白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