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最前沿和“第一線”,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近年來,神木煤化工公司以創建“五型五佳”標準化班組為目標,構建起圍繞“一個體系”、規范“四項基礎”、搭建“四大平臺”、嚴把“四道”關口和形成“N個成果”的“1444+N”班組立體式綜合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圍繞“一個體系”,規范班組標準建設
公司全面推進班組工作“內容指標化、要求標準化、步驟程序化、考核數據化、管理系統化”標準,建立了“12355”班組標準化建設體系,制定了《“五型五佳班組”五星管理辦法》等制度,全力創建“安全型、學習型、精益型、創新型、和諧型”班組,實現班組“安全環境佳、專業技能佳、效益指標佳、創新創效佳、民主管理佳”。先后形成“1351”班組管理模式、“1+N”班組建設網狀模式等一大批亮點突出、成效顯著的班組管理經驗。
規范“四項基礎”,提高班組執行能力
規范班組設置。根據專業性質、業務范圍和工作需要合理劃分班組,將原來235個班組整合為157個班組。統一配備了“一長四員”,進一步規范了班組設置標準。規范“一長四員”選聘。嚴格按照“推薦—民主考察—公開選聘—公示—培訓”的流程,真正讓職工自己選出敢于負責、善于管理的“排頭兵”。規范崗位標準作業流程。修訂下發114個崗位標準作業流程,促進崗位流程在各班組全面推廣、落地生根。規范班組陣地。進一步規范班組陣地管理,建成班組標準化活動陣地46個。組織開展了“安全承諾踐諾”“師帶徒”“安全示范崗”“安全責任區”等活動,創新理論學習和組織活動形式,增強了班組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搭建“四大平臺”,增強班組學習實效
搭建班組競賽平臺。針對性開展班組長綜合能力技能競賽、崗位實操競賽等活動120余場次,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學以致用。搭建班組對標平臺。分級分類開展班組內外部對標、對標學習36場次,學標桿、樹標桿,提升班組管理水平。搭建班組經驗交流平臺。邀請優秀班組長走進車間、班組,分享團隊建設、現場管理、生產組織等方面的優秀經驗,定期召開“優秀班組”經驗交流會,促進班組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搭建班組技能提升平臺。以班組自主“小課堂”為載體,采取案例式、研討式等,扎實推進“五懂五會五能”全員素質提升工程,開展崗位練兵、業務培訓200余場次,形成層層比武、月月比賽、全面覆蓋的技能提升新格局。
嚴把“四道”關口,筑牢班組安全防線
嚴把崗前排查關。扎實開展崗前預檢,筑牢安全生產作業第一道防線,“三違”動態清零。嚴格危險源辨識關。扎實開展班組風險辨識,并對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控措施,積極推進“5831班組安全屋”加固堡壘。嚴把班組交接關。堅持生產不正常、事故未處理完不交、設備或工藝有問題,查不清楚不交等“十交五不接”,確保現場安全隱患管控到位。嚴把班后總結關。每班結束后召開班后會,對當班工作完成情況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全面總結,對工作中的違章行為、工作怠慢、責任心不強等現象及時提出批評,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全面提升班組綜合管理水平。
形成“N個成果”,提升班組建設成效
持續探索班組建設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全力打造“一流團隊建設、一流職業素養、一流業務技能、一流工作作風、一流崗位業績”的“五型五佳”班組建設新標桿,形成“N”個工作成效,為企業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公司擁有高技術人才126名,高技能人才1357名,本科及以上學歷1392名;陜西省技術能手6名,陜煤勞模5名,陜煤工匠3名;公司以上技能大師、技術能手47名,公司勞模16名、煤化工匠10名。創建了1個省級勞模工作室、2個集團級勞模工作室和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其中1個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職工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97項,11項技術成果榮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42項技術成果榮獲陜西省“三新三小”技術創新成果獎。(魏峰 徐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