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油缸修復再利用、鐵皮邊角料安全警示牌制作、廠區道路自主修復、舊軸流風機改造……
在電化公司生產現場,隨處可看到職工修舊利廢成效,一件件廢舊物品重新煥發生機,有的用來修復設備,有的被修復好后“再上崗”,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又能變廢為寶。
在這里,降本增效的故事有很多,為了減少生產成本的支出,電化公司生產一線職工絞盡腦汁在降成本上下功夫,每月降耗指標完成的越高,獎勵越高,職工參與降本增效工作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省下的就是賺到的
“這兩塊弧形板又小又爛,你拿它來做啥?”9月3日,電化公司電極殼加工區內,鉗工糾元偉手拿著兩塊弧形板不停的比劃著,讓其他鉗工很是不能理解。“你們可別小看了這兩塊鋼板,作用大著呢!”糾元偉笑笑說,隨后帶著工具回了加工室。切除毛邊、測量切割……沒一會兒,兩塊廢舊鋼板就變成了6塊大小一模一樣的小筋板。
原來,電極殼大、小筋板起著導電和導向作用,為降低生產成本,創造經濟效益,通過對標學習,查閱資料,發現利用大小筋板開孔廢料焊接成小筋板,不僅能廢料再利用,還為電化公司創造了效益。
與此同時,在電化公司正在進行氮氣回收改造項目作業,施工現場一片忙碌景象。氮氣在電石生產裝置起到置換凈化管道內可燃氣體及輸送凈化灰的作用,是保障人身、設備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原始設計氣力輸送過程中,氮氣消耗量為1500m3/h,輸送過程中,氮氣直接通過凈化灰集中倉倉頂除塵器對空外排,造成氮氣浪費。為解決氮氣不足問題,同時進一步降低使用成本,電化公司最終決定對凈化灰輸送過程中外排的氮氣全部進行回收再利用。伴隨著今年夏天的結束,氮氣回收改造項目已經順利完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該裝置運行穩定,效果明顯。氮氣回收率達到95%,有效增加了氮氣壓力,并可以完全實現凈化灰輸送目標。同時由于施工作業由職工自行完成,約節省安裝費用50萬元,且預計每年為電化公司節省費用約175萬元。
自主學技能降成本
“風機故障造成軸承間隙增大、磨損,電機線圈絕緣下降有問題……”“電機進線密封以及電機軸的密封、冷井電機支架銹蝕嚴重,得全部進行更換……”
檢修現場,甘少元利用檢修機會帶著年輕員工在冷井前“探秘”。檢修現場變為“充電”課堂,通過“實戰演練”,加快對新晉崗位人員的培訓工作,促進廣大職工積累知識、提升技能、加速成才。面對設備,他將如何判斷電機的好壞、為何僅用搖表不能完全判斷電機故障,還需要輔助以直阻儀工作的細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詳細講解。
“安裝電機前,檢查絕緣、電機防水密封,緊螺栓時加上黃油,保證下次拆裝不會出現咬死現象……”年輕職工劉永樂呵呵地說道。
通過此次檢修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詮釋了“傳幫帶”達到“傳”出智慧、“幫”出成長、“帶”出文化的目標,促進人人“出彩”。
收入高了鼓干勁兒
“這邊來了個活……”“給我吧”“我也可以干”……9月6日,電儀工段班前會上,班長劉斌話還沒說完,職工們已經爭先恐后的開始“搶”活干。出現人人搶活干的景象,這要歸功于電化公司不斷完善的修舊利廢獎懲機制。
在推進內部市場化的過程中,電化公司推出了降本增效具體實施方案。針對一線職工修舊利廢成果,電化公司根據各工段工作實際開展情況,不斷完善配套獎勵措施,引導職工圍繞安全生產中難點、盲點、堵點等問題,出主意、想辦法、搞創新,積極開展修舊利廢、降本增效“金點子”活動,對實施修舊利廢工作的相關人員按照核定后價值的10%進行獎勵,有效調動了職工參與“修舊利廢,變廢為寶”工作積極性,營造多方節支降耗的良好氛圍。
現在只要一走進電化公司各班組休息室內,就隨時能看到職工們修舊利廢、降低成本的舉動,而如何更好的為企業降成本增效,已經成為職工們共同的熱點話題和一致行動。
電化公司始終把“修舊利廢、變廢為寶”作為常態化工作,號召廣大干部職工從小處著手,主動對廢舊設備、閑置物資進行收集整理、拆卸維修、加工處理,把可用廢舊物資變廢為寶,做到“能修則修、以修代換”,降低成本費用支出,提高經濟效益。(崔瑩)